一镜到底带您“云”游浙江机械工业博物馆和校史馆
11月19日,70周年校庆日当天,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校友的见证下,浙江机械工业博物馆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在海宁校区揭开了惊艳面纱。
小编的心情是激动的,此后咱机电人又多了一处校园“打卡地”。这两个馆有哪些展区,里面会有哪些镇馆之宝?别急,跟着小编来“云”探馆吧。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
看完视频后,是不是很惊艳?接下来,请允许小编多絮叨几句,为大家再做些普及:
浙江机械工业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以下简称“校史馆”)位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海宁校区)图书馆一层,使用面积共2700多平方米,其中博物馆1700平方米、校史馆755平方米、北门大厅280平方米。两馆在浙江省原省长吕祖善,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机电集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于2022年10月落成。
先来说说博物馆。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花时间、花精力、花投入来打造浙江机械工业博物馆?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且必要的。
首先,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见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
作为开浙江机械行业办学先河的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有责任、有理由、更有底气来打造浙江省内第一座以浙江机械工业为主题的博物馆。
为了筹备博物馆,早在2017年,时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原省长吕祖善为浙江机械工业博物馆(筹)正式揭牌,可见规格之高。2021年上半年,学校又成立两馆建设工作专班,拜访全省机械行业、博物馆行业专家,走访兄弟院校博物馆。在这个过程中,打磨展览脚本30余稿,修改设计方案20余遍,还实地走访了57家企业,联系校友近百名,征集到大型机器、小型机械零件、老照片、老物件等展品百余件(套)、图片几千张、文字素材数十万。
当然,也离不开组织保障,离不开省机电集团的关心与支持。2021年9月初,成立了以省机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平为组长,学校党委书记汤兆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存法为常务副组长,学校其他领导、机械工业联合会和集团公司科教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浙江机械工业博物馆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博物馆建设专班,为加快推进筹建工作保驾护航。
正因为用心,才会惊艳时光。
博物馆由原省长吕祖善题写馆名,展区由序厅、机械发展史展区、匠心技艺专题展区、尾厅四部分组成,通过实物、图片、场景复原、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全面展现浙江省机械发展历程及各历史阶段主要特点和重大成就。
博物馆记录和展示了浙江从传统机械行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蝶变的不平凡的历程,也是浙江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和职教高地的重要展示窗口。总的来说,建成后的浙江机械工业博物馆收藏和保护浙江机械工业行业文物,展示行业历史发展、科学与人文内涵,是专业性极强的、特色鲜明的高校博物馆。
再来说说校史馆。
校史馆是高校的一部编年史,浓缩了学校发展历程的精华,可以成为学校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积淀阵地、爱国荣校的教育课堂、沟通校友情感的桥梁,发挥着兴学和育人等多方面功能。校史馆作为学校发展史陈列、办学过程展示、不同时代面貌呈现的重要场馆,可以说是学校历史与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学校形象的关键。
正因为具有“存史、育人、沟通”等价值与功能,通过校史馆这架“时光机”,可以促进学校传承与发扬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有利于学校不断积淀校园特有文化、创新办学特色,有利于鼓舞学校士气,以不竭的精神动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作为一所在共和国诞生之初成长起来的高职院校,虽几易校名,但70年来始终跟随祖国前进的步伐,是共和国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者,是我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参与者,更是职业技术教育蝶变的亲历者。因此,在建校7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开放修葺一新的校史馆,意义重大。
校史馆以时间为轴,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史和学校发展沿革史两条主线,展示学校在全国职业教育发展各阶段的教学措施、主要事迹、发展变化,主要包括校史沿革、领导关怀、办学情况、成果荣誉、校友风采、党的建设等内容。
最后,也想借此机会,赞一赞为两馆建设默默付出的所有机电人。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期间遭遇了展品征集难度大、大型机械运输和摆放工程量大、校史资料存疑缺失等多重难题,但好在有这么一群不怕苦不怕难,敢担当勇拼搏的机电人在默默付出和奉献。为他们点赞!
往期精选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七秩华章再出发 | 科研工作巡礼: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引领发展这场奔赴梦想的70岁生日派对,属于青春浙机电!
薪火相传七十载 踔厉奋发新时代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校70周年庆典大会隆重举行
担当职业教育发展新使命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校70周年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会召开
校友返校 | 庆贺七秩再聚首 共绘新篇向未来
来源丨宣传统战部、新媒体中心
排版丨吴衡埔 金子怡
责编丨曾 颖
审核丨徐旻鹰